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和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分别以2小时06分12秒和2小时22分45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并双双刷新赛会纪录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本届北京马拉松是自2019年疫情后规模最大的一届,参赛选手人数突破3万,其中包括近百名国际顶尖职业选手,赛事路线延续经典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公园等地标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,沿途吸引了数十万市民驻足观赛,为选手加油助威。
埃塞俄比亚选手展现统治力
男子组比赛中,特斯法耶·阿贝拉在30公里后突然加速,甩开肯尼亚卫冕冠军基普乔格,最终以2小时06分12秒冲线,将赛会纪录提升近1分钟,赛后阿贝拉表示:“北京的气候和赛道条件非常理想,观众的热情也给了我巨大动力。”女子组方面,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凭借最后5公里的强力冲刺,以2小时22分45秒夺冠,同样打破尘封5年的赛会纪录。
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董国建创国内最佳
中国马拉松名将董国建以2小时08分53秒获得男子组第8名,成为首位在该赛事跑进2小时09分的中国选手熊猫体育官网,女子组中,张德顺以2小时26分18秒位列第5,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于洪臣表示:“中国选手的进步有目共睹,但与世界顶尖水平仍有差距,未来需在科学训练和赛事经验上继续突破。”
赛事服务全面升级,科技元素成亮点
组委会今年引入多项创新举措:首次启用AI人脸识别系统缩短检录时间,为选手提供实时心率监测手环,并在赛道沿线设置8个“智能补给站”,通过大数据分析选手需求,赛事全程实现碳中和,通过植树和碳交易抵消约1200吨碳排放。
群众体育热潮涌动,健康理念深入人心
本届赛事还设有5公里健康跑项目,吸引近2万名业余跑者参与,67岁的北京市民王建国连续第10年参赛,他感慨道:“马拉松让我重获健康,现在全家都养成了跑步习惯。”数据显示,中国常年参与路跑运动的人口已突破4000万,马拉松赛事数量较2015年增长近10倍。
展望未来:赛事品牌价值持续释放
北京市体育局局长赵文表示,北京马拉松将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,计划2025年申请世界田径白金标赛事认证,赛事衍生的体育旅游、装备消费等产业链年产值已超50亿元,成为推动城市经济的新引擎。
随着夕阳西下,2024北京马拉松在掌声与欢呼中落下帷幕,这场融合竞技、文化与全民健身的盛会,不仅展现了人类挑战极限的勇气,更成为一座城市活力的生动注脚。